当前位置:中国公共安全行业协会 > 资讯要闻

“撞脸”华为,新华三做安防的理想与现实

“和华为一模一样的路子。”对于新华三新拉开的安防战线,诸多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前几日,2019 Navigate 领航者峰会上,新华三联合紫光华智首次推出覆盖安防前后端的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场发布会排场不小,包括紫光集团总裁张亚东、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皆出席为之站台。

“安防行业再次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新华三新安防解决方案要以各种领先技术,推动安防的持续演进。”发布会现场,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张江鸣自信满满。

在他们眼中,新华三推动安防演进的“武器多元”,包括解析平台与视图库产品、软件定义摄像机、视频云服务器和安防云存储。

而他们的优势则更为“明晰”,“云化架构”、“全栈智能”、“软件定义”、“全网协同”。

行文至此,安防行业从业者们是否对于上述介绍感觉过分耳熟?没错,新华三安防本次所谈产品矩阵及战略优势与华为安防所提几乎别无二致。

这里便出现三个疑问:

1、新华三为什么要做安防?2、新华三所提安防概念及打法为何与华为安防如此相似?3、新华三能做好安防吗?

为什么要做安防?

“华为会放弃安防行业的,华为是做大生意的公司,碎片化的市场不适合华为,捡豆子、捡芝麻的生意不适合华为。”

今年海康威视的季度调研会上,面对全球数百家调研机构,海康威视高级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黄方红笃信道。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不怕被人惦记,就怕别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为一种前端感知设备,安防视频监控此前的作用更多用于事后查看。未来,它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远不仅于此。

比如,一个大型超市,原先能够销售几十万元的摄像头和存储设备就几近饱和;现在可以做收银、存货管理、行为识别、员工分析,这些功能的价值可能达上千万元。

产品功能微小的转变,意味着它的作用边界已经触碰到其他行业的业务警戒线。

有人甚至说,安防行业此次发生的技术变革不再是以往的标清到高清、模拟到数字,或者高清到智能的单角度的变化,它是行业业务边界和行业价值链转移的变化。

转变之后,安防监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变得更为重要,它们可以成为城市的一双双眼睛,联合城市后台AI大脑,做实时、稳定的连接与反馈。

作为全局背后的总设计师,华为、新华三等ICT厂商就可将这些网络节点综合起来,做城市级数据的全分析。

因此也可以看到,本次峰会上,新华三还发布了数字大脑计划,并表示会打造新安防数字大脑,足见战略意图已异常明显。

如果说,想吃智慧城市大蛋糕就一定逃不开安防,安防是包括新华三、华为等公司不得不做,也不可能会放过的细分市场。那么,为何新华三按兵良久,直到今天才宣布进军?

从外来看,天时正适。

安防行业在注入AI血液后出现了新的活力点,总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新兴市场契机,也快速成长起来了多家创业公司,这是一块适合创业公司快速发展的土壤,也是一个绝佳时机。

与此同时,用户思维这两年在新老厂商的不断磨练下也得到了有效教育,大部分客户目前比较认同AI的价值。

从内来看,配套已全。

从人员配置上来看,与新华三一脉相承的宇视,自被千方收购之后,战略方向有所调整,由此也造成了少部分的骨干员工回流。

就产品层面而言,新华三负责“软”,利用一些数据化技术,构建数字平台;紫光华智负责“硬”,提供一系列行业常规产品作弹药补充。

站在紫光的角度,即便没有新华三,智慧城市这块蛋糕它都得吃一口。今天,大盘稳定,内外兼修,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无论是从自身业务出发,还是拔高至未来战略审视,安防都必须是它们的囊中物。

为什么战略打法与华为别无二致?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公众号: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此前撰文提到,在新的安防市场格局中,大概可以分为三大门派:海康、大华为代表的“防御派”;商汤、旷视为首的“革新派”;华为、阿里为榜的“进攻派”。

他们每一“派”的战略打法都不尽相同。

海康、大华等传统安防巨头的打法重“边缘”,从上到下,保持软硬一体化优势。

华为、阿里等产业巨兽进军安防的思路比较清晰,凭借较深的行业渠道积累搭建自己的平台,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打造更大的泛安防生态圈。

商汤、旷视、地平线等AI独角兽的战略打法则从外向内,通过算法进击云端,通过芯片主攻IPC,从而布局中心控制系统,基于顶层设计做服务。

在这三股进军势力中,无论是从文化背景出发,还是基于产品矩阵考量,新华三要选择且最适合的模板一定是华为。

不出意外,新华三的确也是这么做的。

不难看出,眼下新华三做安防的思路几乎是全线学习华为,战略打法类似过去大华对于海康的“跟随策略”。

短期来看,跟随策略形式简单,不易出错,该踩的坑让别人先踩完,这是一种绝佳的战略选择。

如果不选择跟随,意味着必须从0到1做技术研究、团队打造、行业积累,没有十年光阴都难以成事。

沉淀不够、时间紧迫,选择跟随是新华三目前看得到且可选择的最佳路子,毕竟模仿创新在有些时候往往是弯道超车最快的方法。

长期来看,这当中会有一些问题。

一来,当年大华全线跟随海康是行业相对成熟的选择,海康所走的路大多是被市场所验证过的。

眼下,华为在安防这条路上尚处探索阶段,作为一个探路者,前方道阻且长,跟对了则对了,跟错了,跌的会更惨。

二来,无论是从技术、资源,还是战力、渠道上考量,华为安防的打法都不可轻易模仿。

此前,在安防市场,华为曾经做过一套系统,他们的某个团队设计了两个接口,分别是南向接口和北向接口。

南向接口接入算法仓,包括人脸、车辆等等,这一块比较标准化、可执行,目前国内颇具规模的算法厂商都可与之顺利对接。

同时,他们还做了一个北向接口,接入应用,应用这块相对复杂,很多企业难以对接。

后期,华为安防团队也与众多厂商交流,而后发现华为的一套系统由多个团队负责设计,对了就落地应用,错了就立马砍掉,有足够的试错机会,无关行业大局。

于跟随者来说,对方投入一个团队做的事,你需要全力投入;对方错了就换道,你错了就败了。

全力跟随可以当做一时的手段,绝不能作为长期的战略,跟随的同时也需深入思考,理解行业所需,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才更为重要。

新华三能做好安防吗?

最后探讨第三个问题。

“目前华为自己的安防路都还没有走得四平八稳,做他们的追随者不是明智之选。”

天地伟业总工程师杨清永认为,在安防方向上,新华三只能算作是一家新的创业公司,巨头走的路,不见得适合创业公司走。

全线出击最后比拼的就是体量,紫光的体量目前比不上华为,全产品线拉开最后会被拖垮。

他解释说,安防产品比较特殊,某种程度上算个半成品,后期运维和技术支持工作量不小,很多新公司看不到这后面隐藏的工作量。

“但新华三具备成功的先天基因,能不能成功还要取决于他们后天的干法。”

安防行业和相关技术正处快速发展期,每家公司都有机会做好,但需要找好定位,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深瞐董事长陈瑞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陈瑞军认为,新华三做安防目前还未形成一套非常清晰的路子,想要做好不太容易,但想要占有一席之地,还是比较轻松。

他说,作为一名新玩家,新华三的主要根基不在安防,由此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与华为相比,体量大小、政府关系、市场能力相对较弱;与海康、大华相比,技术积累、行业经验、渠道市场相对较弱。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

比如紫光目前在芯片领域有所涉猎,长期来看,如果未来能在物联网、安防领域落地相关产品,相关方案值得期待。

就此,在新华三全线进军安防的同时,陈瑞军也给出了他的思路,“海思之外,是否可以联手其他芯片厂商,基于新华三硬件能力做整套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差异化。”

除了两位常年战斗在安防一线的企业家,作为安防行业观察大家,广州安防协会秘书长杨勇的看法比较乐观。

“新华三本身在存储,网络方面的技术,再加上清华紫光的在存储、大数据,芯片,AI研究等方面的技术资源,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杨勇认为,安防视频监控的产品、技术客观来讲,介入门槛已经降低,尤其上游芯片方案环节的成熟和标准化后,要做整机产品比较容易。

另外,还有一些大厂可以对接做OEM,更容易推动相关的产品进入市场,并结合自己的存储产品线,形成前后一体的体系化的产品线。

在AI,大数据,5G等新技术加持下,视频监控的产品结构,功能,应用越来越具有AI、大数据的特征,其中PK的不仅仅是视频技术,而是各类新技术的落地能力。

“关键看新华三在这一市场上的决心有多大,一旦决心下了,效果马上就不一样了,决心很重要。”

杨勇笃信,有决心、有战略、有产品线,从传统的视频监控走向视频数据的多维度应用时代,新华三可期。

新华三做安防,道阻且长

《原则》一书中提到,“要么进化,要么死亡;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它是唯一永恒的事情,它驱动着所有的一切。”

今天的紫光和新华三便在实时进化。

新华三做电信运营设备出身,原有运营商市场格局已经非常成熟固定,不适合创业型公司发展,他们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时,将跑道瞄准了安防。

可以预见的是,随之而来的也会是另一座新华三从没见过的更高、更难爬的山峰。

安防是块硬骨头,传统安防厂商长期以来以安防业务起家,用自己的硬件跑自己的算法,积累了大量重要数据。

另外,此前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的前后端都由自己独自建设,而这也就建成了自身最大壁垒,特别是政府公安资源,新华三纵横开拓非常需要时间及精力。

原本拥挤不堪的安防战场又多了一个新华三。

有远大理想,但需脚步沉稳;虽心怀顶峰,但安全至上。目前看来,新华三想要做好安防,还有一段路要走。

Copyright© 中国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