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公共安全行业协会 > 行业动态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企业微信截图_17543606262402.png

企业微信截图_17543606461882.png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近日,我国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多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正朝着更高效、强智能的方向快速发展,同时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治理,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共同编写的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大模型创新力量不断集中,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成关注重点,人工智能风险投资热度回升,开源生态在全球蓬勃发展。腾讯研究院、腾讯优图实验室等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通过10个关键趋势勾勒出2025年人工智能发展的主题,并深入剖析了AI从“智能工具”迈向“共生伙伴”的关键跃迁。中信智库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025年是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之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向更强、更高效、更可靠方向发展,呈现推理模型深化、智能体模型爆发的格局。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共同编写的《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形成了四点观察。

一是全球大模型创新力量不断集中,性能差距显著收窄。大模型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基础大模型领域研发门槛日益攀升,大模型数量增长有所放缓。2023年大模型数量增长率约为276%,2024年下降至12%。主流技术路线主导大模型研发,顶尖大模型交替领先,性能差距缩小。全球大模型集聚效应明显,中美发展优势持续增强。中美两国2022年至2024年新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数量占全球比例由72%跃升至86%。

二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成关注重点。当前规模效应深刻影响大模型创新,人工智能发展对数据、算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美国、欧盟、英国、韩国等密集性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基础支撑鸿沟加大,亟待推进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共建。

三是人工智能风险投资热度回升,资本向优势国家和头部企业聚集。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风险投资额回升至13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美国在资本方面的优势持续扩大,其人工智能风险投资额占全球比例达66%。同时,人工智能资本持续向成熟企业和科技巨头集聚。

四是开源生态在全球蓬勃发展,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中国成为重要贡献者、推动者。2024年人工智能开源模型占比稳步提升,与闭源模型之前的性能差距逐步缩小。开源活跃度增幅最快的5个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开源项目实现群体突破,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对于弥合智能鸿沟、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正在发挥引领作用。

《“共生伙伴”:2025人工智能十大趋势报告》:

人工智能正从

“智能工具”演变为“共生伙伴”

腾讯研究院、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云智能、腾讯科技近日联合发布的《“共生伙伴”:2025人工智能十大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人工智能(AI)正从智能工具逐步成为人类的“共生伙伴”。

随着技术的快速演进,基础模型正迎来一场深层次的跃迁。2025年,大模型的训练重点从“数据+规模”转向“后训练+多模态”。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强化学习开始在大模型后训练中发挥关键作用,并有望赋予模型自我优化与持续进化能力。在智能行动构建者(Agent)领域,AI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工具”角色,逐步演变为每个人的“共生伙伴”。

在行业应用方面,垂直行业智能体的出现正推动各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智能的应用正在从语言智能走向空间智能。与此同时,具身智能的崛起,标志着图灵测试正从抽象的语言推理,迈向真实世界的“感知——行动”协同。

《报告》通过10个关键趋势勾勒出2025年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主题,即基础模型的跃迁、智能行动者的崛起以及AI走向物理世界。这10个趋势是:“强化学习:引领大模型推理和行动能力新突破”“原生多模态生成:统一感知与生成的新时代”“声音模型广进化:迈向通情达义的情感智能”“智能体双轨进化:编排类与端到端的分途并进”“LifeOS:AI成为个性化生活的操作系统”“智力即服务:智能化工作流赋能产业升级”“游戏智能体:AI在虚拟世界的沉浸式进化”“具身智能的‘GPT-2时刻’:基础模型、数据工程与软件平台的协同进化”“空间智能:从看见到理解三维世界”“测试转量产,应用推动具身智能本体加速成熟”。

《AI新纪元:砥砺开疆·智火燎原》:

AI大模型呈现推理模型深化、智能体模型爆发的格局

中信智库近日发布的《AI新纪元:砥砺开疆·智火燎原》(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人工智能(AI)大模型向更强、更高效、更可靠方向发展,呈现推理模型深化、智能体模型爆发的格局。美国在探索更强大模型上全球领先,中国企业在算力受限下实现高效性全球领先。推理需求带动算力需求爆发,国内算力自主可控趋势凸显。2025年是AI应用加速落地之年。本轮AI渗透较互联网时代大幅提速,B端落地进程或超预期。

《报告》显示,2025年,大模型的应用落地进程呈现显著加速态势。AI大模型继续向更强大、更高效及更可靠的方向发展。一是参数量规模扩大,性能提升依然有效。二是后训练部分强化学习明显提升了大模型的推理性能。三是模态融合越来越丰富,原生多模态较好地解决了输入延迟等问题。四是迈向AGI核心任务之一是拓展能力树,大模型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Agent的出现将快速把大模型能力从“做题”延伸到“工作”中。五是实时数据集成和检索增强生成。2025年大模型在实时数据集成能力上呈现显著提升态势,有效地降低了幻觉。六是数据紧缺比较明显,合成数据极大地扩充了数据范围。

多模态商业化进展快,国产AI视频与海外模型各有千秋。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有超过30款多模态模型更新或发布,其中超75%为国产模型。

目前,具身智能大模型仍有数据集不够、思考跟不上运动、缺乏生态等主要痛点,但随着合成数据使用、模型持续迭代,未来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随着大模型快速迭代、供应链快速降本,两大因素加速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

阅读提示

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向善普惠

要注重人工智能治理,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的研究报告选取了社会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八大议题,综合研判全球人工智能最新研究动态。开源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由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阿里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研究报告呼吁,发展“负责任开源人工智能”,以进一步推动中国及全球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可持续、高质量、普惠性发展。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牵头,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有限公司等共同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认为,大模型技术在财务领域的探索正迈向纵深,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实际落地中面临的挑战并存。

《全球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5)》:

社会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的

八大议题备受关注

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近日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5)》选取了社会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八大议题,综合研判全球人工智能最新研究动态。

算力扩张在带来能耗危机与生态赤字的同时,也可通过赋能产业绿色转型助力节能减排。随着模型升级、能源革新、计算资源优化,算力有望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幻觉研究逐渐从单向有害论转为辩证价值论,幻觉下的技术缺陷与创新潜能协同共生,应超越单纯的“纾困”逻辑,转而构建能够兼顾事实严谨性与知识创造性的动态平衡机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数据让渡从被动同意转向主动披露。用户以数据让渡换取场景化服务,会不可避免地造成隐私风险。知情同意的实践异化则进一步加剧了潜在的隐私侵害。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重塑已突破“创造—替代”二元框架,呈结构性极化趋势。需构建“技术适应力+人文内核”双驱动的劳动力发展体系。

智能鸿沟体现为南北差异与技术自主(国家层面),巨头垄断与竞争失衡(企业层面),智能素养与社会公平(个人层面)。

人类主体性面临异化危机,机器主体性引发激烈探讨。人机关系从主客体支配转向深度合作,“交互主体性”等概念为理解智能时代的主体性提供了新视角。

人工智能正重塑国际权力格局与全球政治生态。技术军备竞赛持续进行,全球智能鸿沟未见弥合态势,应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全球普惠,并最大化释放其和平与发展潜力。

敏捷治理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弹性规则迭代破解传统治理的时滞性困境。未来,应推动相关理论深化与实践转化,发展敏捷治理可操作框架,构建创新友好与安全可靠的治理生态。

《开源人工智能:合作的价值与未来》:

发展“负责任开源人工智能”

由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阿里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课题组近日完成的《开源人工智能:合作的价值与未来》呼吁,发展“负责任开源人工智能”。

开源人工智能在全球各国实践中渐成气候。中国的开源人工智能发展,为全球的开源人工智能注入了新动能。当前,中国开源人工智能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丰富生态。从国际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开源项目数量占比仅次于美国、欧洲、印度而排名第四。

中国人工智能开源生态的蓬勃发展,既受益于全球开源趋势的推动,又形成了独特的探索性经验和创新发展路径。第一,以“可及性”为目标,准确认知开源模型需求端的瓶颈约束,奠定合作生产基础。第二,以“公共性”为准则,激发开源模型供给端的参与动力,塑造开源精神认同。第三,以“包容性”为方向,推动人工智能开源理念向社会侧拓展,释放合作生态价值。第四,以“安全性”为底色,推动负责任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发展,构筑协作治理规范。

开源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报告》提出以下行动倡议,进一步推动中国及全球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可持续、高质量、普惠性发展。第一,鼓励人工智能开源的研究宣传,在人工智能时代继续发扬开源精神、促成社会共识。第二,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的行动改革,以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为依循完善开源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第三,重视人工智能开源的安全风险,把安全意识融入开源精神,以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提升开源生态的安全水平。第四,拓展人工智能开源的边界范畴,关联技术与更广泛的社会产业领域,激发“人-机”合作的巨大潜力。第五,释放人工智能开源的影响意义,在开源人工智能时代催化多维度合作机制,形成共建、共生、共享的合作生态。

《2025年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调查报告》:

大模型技术在财务领域的探索迈向纵深

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牵头,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有限公司等共同合作完成的《2025年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大模型技术在财务领域的探索正迈向纵深,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实际落地中面临的挑战并存。

2025年,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报告》显示,企业对自身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普遍较高,这表明相关系统建设已日趋成熟。对于智能财务的特征认知,多数企业持积极态度,认为其是推动企业实现最终理想财务管理模式的关键。

近年来,财务共享中心成为驱动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之一。《报告》显示,已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智能化水平显著高于未建设企业,且智能化程度与共享中心运营年限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一趋势延续并强化了2024年以来的增长态势。

《报告》首次聚焦大模型技术在财务领域的潜在应用。《报告》显示,企业普遍认同大模型在多个核心财务功能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包括对各类数据(特别是财务数据)的深度分析、会计核算的优化、专业财务报告的生成、合同等关键文档的智能审核、日常发票报销流程的自动化,以及对未来财务趋势的精准预测。在这些被认为最合适的应用场景中,市场普遍对大模型的应用前景抱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报告》同时指出,在一些新兴领域,如标准化流程的建立、资料查询的智能化、学习培训体系的构建以及合规性判断等方面,尽管大模型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但业界对其应用信心相对谨慎。这种审慎态度可能源于对大模型在生成结果一致性方面的考量与大模型欠缺真实应用案例支撑的顾虑。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中国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