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公共安全行业协会 > 行业动态

AI技术如何深刻改变全球“快递”产业

随着人工智能(AI)浪潮兴起,万国邮政联盟(简称万国邮联)和日本、新加坡及欧洲多国的邮政公司在智能分拣、物流优化、客户服务等核心环节广泛部署AI技术。AI技术正深刻重塑多国邮政业运营模式,推动这一传统行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驱动型全面升级,迈入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新阶段。

整合数据 优化流程

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万国邮联近日宣布推出首个用于分析邮政网络发展数据的AI试点智能体。该智能体在万国邮联的统一数据平台运行,整合所有相关大数据和其他数据源,用于分析邮政发展,能为政策、监管和运营方面的变革提供建议,从而在国家层面提升邮政覆盖范围和可靠性等,同时还可用于测试潜在解决方案。

荷兰邮政在2024年推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AI追踪助手,这个名为“SuperTracy”的系统可用于追踪包裹从发货到投递的整个流程,识别物流环节的中断情况,提高包裹追踪透明度及客户沟通效率。

新加坡邮政利用谷歌云的AI基础工具开发了生成式AI解决方案,可自动提取贸易文件中的信息(包括手写内容),利用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生成可搜索数据库,从而加快物流调度与包裹投递效率。

人“少跑路” AI“多干活”

德国敦豪公司(DHL)在全球范围广泛部署AI技术,以提升仓储与分拣效率。该公司研发的IDEA软件分析历史数据,优化仓库拣货路线和聚类分析,合理分配仓库人力,显著提升订单处理速度与准确性。该软件能帮助仓库员工减少约50%的行走距离,单个仓库劳动生产率提升约30%,且能够与大多数传统仓储管理系统无缝整合。

DHL分支机构DHL快递公司在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地部署了中国深圳蓝胖子机器智能有限公司研发的AI分拣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AI技术,可将文件和小件包裹快速分类至不同投递箱中,每小时处理量超过1000件小件包裹,分拣效率提升约41%,准确率高达99%。同时,利用机器人分拣包裹还能减少人工接触,降低作业风险。DHL快递公司计划在更多地点推广该系统。

在位于布鲁塞尔的分拣中心,比利时邮政实施了由美国科瓦里安特公司开发的AI分拣系统。该系统通过摄像头、扫描,可识别以往难以处理的重叠包裹和软塑料袋包装的包裹,将其分流至专用滑道,减少人工分拣工作量。该系统每小时可处理约2.5万件包裹,提升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该系统还能捕捉包裹特征和损坏等数据,为企业客户提供包装改进建议。

破解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面对劳动力短缺和交通不便等挑战,日本邮政积极探索利用AI和自动化技术做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已重点布局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等方向。日本邮政携手日本无人机制造商“自主控制系统实验室(ACSL)”开展试点,利用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机执行超视距飞行,载重可达5公斤,实现包裹跨越山地快速投递。

在城市中,日本邮政与本土无人驾驶技术公司ZMP合作测试轮式配送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配备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能在公共道路上自主避障、识别交通信号并完成短距离包裹投递。

欧洲多国邮政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机器人投递。例如,挪威邮政与自动化公司Buddy Mobility合作,启用轮式机器人承担部分人工投递任务。该机器人能通过智能手机与客户联系,并自主驶向客户,客户可在收到通知后取件或寄件。

一家法国企业为德国联邦邮政定制了名为PostBot的送货机器人,用于跟随和协助邮递员完成投递任务。该机器人载重可达150公斤,并能在遇到障碍物时自动绕行或停下,不仅显著减轻邮递员的体力消耗,还能让他们腾出双手,更高效地完成信件和包裹的分发工作。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高通提出未来AI发展的六大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中国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