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公共安全行业协会 > 资讯要闻

全国已建成智能安防小区近30万个,两方面价值凸显

 前不久,公安部网站披露消息显示,全国已建成的智能安防小区近30万个,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也取得优异的成绩,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对此,有市场人士评论称,智能安防小区的持续建设不仅能让居民生活更有安全感,还能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档升级”积累更多的基础数据。

 同时,公安部公布这一条信息同样具有较大的价值,一是说明智能安防小区是未来发展方向,二是原有近30万个智能安防小区的存量需要维护,对安防企业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市场。当然,公安部除了披露智能安防小区这一数据之外,有关智能安防小区的其他论述并没有做过多的阐述。比如目前已建成的智能安防小区地域分布主要在哪里,市场规模及需求如何?在技术上做了哪些更新等等。

 对于上述疑问,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了解一二。

 定义

 智能安防小区是指在居民小区建设智能安防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通过车牌识别、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等科技手段,加强社会信息采集、强化实有人口管理、防范居民小区发案、提升打击犯罪能力,实现居民小区的治安防控效能。
       就智能安防系统来讲,可以简单理解为图像的传输和存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准确而选择性操作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门禁、报警和监控三大部分。
       常见的智能安防产品则主要包括智能锁、烟雾报警器、无线感应报警器、智能主机带防盗一体网关、智能摄像头、红外感应等。

 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大数据化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小区作为老百姓日常居住的重要场所,安防建设问题逐渐受到业主们的重视。据了解,目前社区安防建设主要难点和痛点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比如单一的治安防控体系难以支撑未来发展方向、技防和人防没有机结合、产品品质普遍未被重视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防各系统间缺乏联动平台。当前国内小区安防主要是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主,同时也有不少配备报警、收费、门禁系统等,但各个系统之间仍处于相互独立存在,缺乏一个联动的平台与机制,使各系统之间优势不能互补。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一些问题和加快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构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国家先后下发了多个政策文件指导平安建设。比如,公安部制定出台的《全国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依托“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结构布局,利旧和新建物联感知设施、设备,推进智能感知、智能采集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应用,并对于智能安防小区管控分系统提出明确建设要求。
      也正因为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目前我国智能安防小区取得不错成绩,如开头所言,当前全国智能安防小区已建成近30万个。在地域的分布上,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本次公安部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区域分布,但根据此前公开的资料可以发现,现已建成的智能安防小区可推测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或者经济发达的省市。换言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大产业聚集区是智能安防小区主要覆盖的区域。如浙江、上海、北京、广东、安徽、天津、甘肃、江西、河南、昆明、西宁等省市,毕竟这些省市自国家开始大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智能化建设时就有了明确的人任务表和时间表。
       在规模方面,由于安防只是智能小区里面其中一个应用,所以其规模和市场需求大体上可以按照每个社区的规模来做个估算。有机构测算显示,倘若按照每个社区30万来测算,预计2023年我国智能小区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6433亿元。
       另外,由于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小区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小区智能化发展前景广阔,自然而然对安防的需求也将呈现阶段式增长。在技术上,近些年伴随着新兴技术的涌现以及市场需求日益个性化、碎片化,安防行业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高清化方向演变。拿视频监控为例,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安防企业不断开拓创新、积极研发,基于AI算法技术,全新定义安防,为视频监控领域带来了众多精品。如海康威视、宇视科技、紫光华智、旷视科技等企业。
       总的来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建设智能安防小区将是必然趋势,无论是开发商、系统集成商还是设备供应商,都将受益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结语

 整体来看,智能安防小区,作为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让居民更有安全感,还能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能力,对创建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相较于传统小区安防,智能安防小区具有服务质量高、管控效果好、风险预警能力强等多方面优势,是智慧社区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和价值所在。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中国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